爱诗词 > 诗词鉴赏 >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

朝代: | 作者: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杖立云沙,回首看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简介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是由元张养浩所作的一首带过曲,是作者隐居历城时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云山图景的依恋和热爱。
译文
白云飘来,山势迷蒙,景物更佳。白云飘去,山色晴明,美如图画。山因云来云去忽明忽暗,云因山势的高低忽上忽下。我倚着手仗站立在高山云海之中,回头看见了山那边的风景:野鹿在山草丛中安眠,山猿在野花中玩耍。我爱这变幻迷人的云霞,爱这秀丽的山峰,它的富贵无法估计。我边走边看,那云山对我也充满了爱意。
注解
⑴双调:宫调名,元曲常用的宫调之一。⑵雁儿落带得胜令:双调带过曲,由《雁儿落》和《得胜令》两个小令曲牌组成。⑶晦明:时暗时明。晦,昏暗不明。⑷倚仗:即倚杖。云沙:犹言云海。这里指苍茫空旷、云沙相接之处。⑸山家:山那边。家,同“价”。⑹行踏:来来往往、边走边看的样子。
鉴赏
这首曲子从曲词的内容来看,当是作者隐居历城时的作品。张养浩隐居历城是在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时五十二岁。这是一幅生动逼真的山水图画,也是一首赞美自然风光的优美歌曲。作者以优美的文句形象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契合无间的美好画面。前段《雁儿落》从云山的映衬关系上,写出了云山景致的变化之势。首二句,写高山之上,云雾缭绕。云隔断了山,山衬出了云的飘逸和轻盈;因为云而山势更巍峨险峻,因为山而云行更袅娜多姿。作者采用中国画中的横云断山,意到笔不到的画法,以文字作画,气象万千,美不胜收。次二句,更进一步从显隐、高低的角度来表现云山相依赖而逞其美的妙境。山色因云彩的飘忽不定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云彩则因山的高低不同而有上有下,错落分布,呈现出变幻之美。这四句每句都嵌入“云”“山”二字。因为在组合、安排上有变化,所以句式并不呆板,反而由于“云”“山”两字的反复出现,使语言的表现力得到了加强。短短四句,极显变幻之致。云雾山中,碧空响晴,神奇诡异,未可控揣。此是“无我之境”。后段《得胜令》是“有我之境”。“倚仗”二句,写人的瞻顾不已。“立”字写尽了作者对云山景色的无限眷恋,注目而观,生怕放过了这变幻莫测的奇妙景致。作者站在云海之中,纵目远望,大有飘然欲仙之态。“回首”二字,写作者的四顾不暇。作者已登至半山腰,回首看山中景致,景色一片恬静、平和,山上鹿眠猿戏,分明是人迹不到的世外桃源。“云霞”二句,写作者对山中景色的眷眷深情。在作者看来,山中的云霞开合,晦明变化,以及麋鹿山猿,茅草野花,都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令人爱怜。如此超然物外的心情是过去所不曾有的,可见作者一时间似乎忘却了一切烦恼和忧愁,完全陶醉于云山景色之中了。结尾写作者边走边看,细味山色景观,渐渐地感到物我交融,人山之间似乎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从而造成了物我浑然一体的交融境界,完成了这幅绝妙的山中行乐图。这是作者理想的退隐生活,事实上有着浓重的主观色彩。
热门诗人
郭印 [宋]
释怀深 [宋]
成鹫 [清]
张昱 [元]
白居易 [唐]
张祜 [唐]
周巽 [元]
李商隐 [唐]
方岳 [宋]
陈造 [宋]
李白 [唐]
周行己 [宋]
曹勋 [宋]
方回 [元]
杜甫 [唐]
项安世 [宋]
赵师侠 [宋]
姚合 [唐]
范成大 [宋]
黄庭坚 [宋]
张养浩的其他作品
《双调·雁儿落带青江引》
《中吕·普天乐》
《山坡羊·北邙山怀古》
《中吕·喜春来》
《山坡羊·潼关怀古》
《山坡羊·骊山怀古》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
《朱履曲·弄世界机关识破》
《普天乐·辞参议还》
《中吕·最高歌带》
《双调·沽美酒带》
《山坡羊·未央怀古》
《中吕·朝天曲》
《双调·沉醉东风》
《得胜令·四月一日》
《水仙子·咏江南》
《一枝花·咏喜雨》
《山坡羊·述怀》
《山坡羊·洛阳怀古》
《折桂令·中秋》
《中吕·朱履曲》
《双调·折桂令》
《中吕·朝天曲·挂冠》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三首)》
《南吕·西番经》
《双调·折桂令·想为官枉了》
《中吕·朱履曲·休只爱夸强》
《双调·雁儿落兼清江引》
《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
《双调·清江引·咏秋日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