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词 > 诗词鉴赏 > 卜算子·尊前一曲歌

卜算子·尊前一曲歌

朝代: | 作者:杜安世
尊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译文
【注释】①尊前:在酒尊之前。【评解】这首词描述一次宴会上的情景,表现了难以诉说的哀愁。上片写歌者的悲凄。尊前一曲,含意千重。未歌而泪先流。下片写听者的深切同情。此情此景,令人不忍闻问。全词通篇抒情,深沉哀婉,含蓄细腻。隐含着离愁别恨。【集评】薛砺若《宋词通论》:他的《卜算子》,非深于情思者,绝无如此深刻。非工于描写者,绝无如此自然。-----------------这首词类白居易之《琵琶行》,写的是作者闻歌伤怀之感。上片写歌女的演唱,相当于白诗对琵琶女演奏的叙写。“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一曲歌而能具千重意,想必亦能说尽胸中无限事;而这“无限事”又必非乐事,当是平生种种不得意之恨事。这是从后二句中“恨”“泪”等字可得而知的。首二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加顶真的修辞,比较一般的“流水对”更见跌宕多姿,对于歌唱本身亦有模似效用。“才欲歌时泪已流”一句乃倒折一笔,意即“未成曲调先有情”。“恨应更、多于泪”,又翻进一笔,突出歌中苦恨之多。白居易诗对音乐本身的高低、疾徐、滑涩、断连等等,有极为详尽的描摹形容。而此词抓住歌者形态特点层层推进,启发读者去想象那歌声的悲苦与宛转。“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对歌女的悲凄身世作了暗示,相当于琵琶女放拨沉吟、自道辛酸的大段文字。但白诗中的详尽的直白,在此完全作了暗示的处理。当听者为动听的演唱感染,希望进一步了解歌者身世时,她却“不语如痴醉”。这样写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末三句写词人由此产生同情并勾起自我感伤,相当于白居易对琵琶女的自我表白。但此词却只说“我亦情多不忍闻”,好象是说歌女不语也罢,只怕我还受不了呢。由此可知,这里亦有一种同病相怜、物伤其类的感情,因此以至于“怕和我、成憔悴”。和白居易《琵琶行》不同的是,这首词善在抒情,妙在悬念的设置,化实为虚,得其空灵。同时,此词运笔颇饶顿挫,上片用递进写法,下片则一波三折,读来引人入胜。
热门诗人
李白 [唐]
周行己 [宋]
成鹫 [清]
姚合 [唐]
白居易 [唐]
李商隐 [唐]
项安世 [宋]
曹勋 [宋]
方岳 [宋]
杜甫 [唐]
张祜 [唐]
周巽 [元]
赵师侠 [宋]
方回 [元]
陈造 [宋]
郭印 [宋]
释怀深 [宋]
张昱 [元]
范成大 [宋]
黄庭坚 [宋]
杜安世的其他作品
《鹤冲天·清明天气》
《菩萨蛮·游丝欲堕还重上》
《卜算子·尊前一曲歌》
《合欢带·楼台高下玲珑》
《菩萨蛮·锦机织了相思字》
《踏莎行·闲院秋千》
《虞美人·江亭春晚芳菲尽》
《卜算子·深院花铺地》
《惜春令·今夕重阳秋意深》
《忆汉月·红杏一枝遥见》
《端正好·栏菊愁烟沾秋露》
《端正好·野禽林栖啾唧语》
《浣溪沙·横画功夫想未全》
《渔家傲·微雨初收月映云》
《踏莎行·嫩柳成阴》
《凤栖梧·闲上江楼初雨过》
《胡捣练·数枝半敛半开时》
《端正好·露落风高桐叶坠》
《安公子·又是春将半》
《凤栖梧·秋日楼台在空际》
《剔银灯·昨夜一场风雨》
《虞美人·红颜绿鬓催人老》
《凤栖梧·任在芦花最深处》
《凤栖梧·新月羞光影庭树》
《玉楼春·风解池冰蝉翅薄》
《踏莎行·夜雨朝晴》
《鹊桥仙·别离情绪》
《两同心·巍巍剑外》
《河满子·柳嫩不禁摇动》
《浣溪沙·模样偏宜掌上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