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词 > 诗词鉴赏 > 蜀道后期

蜀道后期

朝代: | 作者: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译文
译文我客游在外,行事尽量迅速,像同时间在竞争一样,来往的行程都是预先规划好了的。可秋风不肯等待,自个儿先到洛阳城去了。注释⑴蜀:今四川一带。⑵争日月:同时间竞争。⑶洛阳:当时的首都。武则天称帝后定都洛阳。
注解
赏析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八十九。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刘逸生先生对此诗的赏析。这首诗是张说在校书郎任内出使西川时写的,虽只寥寥二十字,却颇能看出他写诗的技巧和才华。一个接受任务到远地办事的人,总是怀着对亲人的眷恋,一到目的地,就掐指盘算着回归的日期,这种心情是很自然的。但张说能把这种幽隐的心情“发而为诗”,而且压缩在两句话里,却不简单。“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客心”是旅外游子之心,“争日月”,象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这“争”字实在写得好,把处在这种地位的游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了。“来往预期程”,是申说自己所以“争日月”的缘故。公府的事都有个时间规定,那就要事先进行准备,作出计划,所以说是“预”。十个字把诗人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掂量,都写进去了,简炼明白,手法很高明。这十个字又是下文的伏笔。本来使蜀的日程安排是十分紧凑的,然而诗人回归之心更急切,他要力争按时回洛阳。他是洛阳人,在洛阳有家,预期回归,与家人团聚。下文忽然来个大转折:“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不料情况突变,原定秋前赶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游子之心,当然怅惘。然而诗人却有意把人的感情隐去,绕开一笔,埋怨起秋风来了:这秋风呵,也是够无情的,它就不肯等我一等,径自先回洛阳城去了。这一笔,妙在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而且把人格化了的秋风形容为“无情的秋风”。这秋风先至,自然要引起许多烦恼。可以试想,秋风一至洛阳,亲人们必然要翘首企盼;而自己未能如约的苦衷就更不用说了。淡淡一笔,情致隽永深厚。在这里,诗人到底是埋怨秋风,还是抒发心中的烦恼?诗中没有明说,颇费人寻绎,正是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不过可以想见,诗人对于这次情况的突然变化,确实感到意外,或有点不满,不过他用的是“含蓄”的语言罢了。张说早些时就写过一首《被使在蜀》诗:“即今三伏尽,尚自在临邛。归途千里外,秋月定相逢。”归期定在秋月,即此诗所谓“预期程”。不料时届秋令,秋风已起,比诗人“先至洛阳城”,他却落后了,即诗题所谓“后期”。秋风本是按时而起,无所谓“先”;只因诗人归期“后”了,便显出秋风的“先”来。两首合看,于诗中的情味当有更深的体会。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武则天天授年间(690年九月—692年三月),其时诗人任校书郎,曾两度奉使入西蜀。诗人本已预期规程,却因事而被迫推迟,因而创作此诗。
热门诗人
郭印 [宋]
释怀深 [宋]
李商隐 [唐]
方岳 [宋]
白居易 [唐]
李白 [唐]
周行己 [宋]
曹勋 [宋]
姚合 [唐]
杜甫 [唐]
张祜 [唐]
周巽 [元]
成鹫 [清]
方回 [元]
陈造 [宋]
项安世 [宋]
赵师侠 [宋]
张昱 [元]
范成大 [宋]
黄庭坚 [宋]
张说的其他作品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幽州夜饮》
《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
《邺都引》
《咏瓢》
《蜀道后期》
《和魏仆射还乡》
《游灉湖上寺》
《饯唐州高使君》
《送郑大夫惟忠从公主入蕃》
《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赋得树字》
《唐享太庙乐章·大和舞》
《唐享太庙乐章·永和三首》
《舞马词六首》
《岳州看黄叶》
《三月二十日诏宴乐游园赋得风字》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节义太子杨妃挽歌二首》
《南中别陈七李十》
《赠赵侍御》
《四月十三日诏宴宁王亭子赋得好字》
《唐享太庙乐章·凯安三首》
《唐享太庙乐章·光大舞》
《奉宇文黄门融酒》
《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游大哥山池题石壁》
《晦日诏宴永穆公主亭子赋得流字》
《奉和圣制送宇文融安辑户口应制》
《奉和圣制潼关口号应制》
《襄阳路逢寒食》
《奉和圣制花萼楼下宴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