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词 > 诗词鉴赏 > 夜上受降城闻笛

夜上受降城闻笛

朝代: | 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简介
《夜上受降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四句二十八字,抒写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声牵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余味无穷。
译文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犹如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注解
⑴受降城: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⑵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山峰。一作“回乐烽”:指回乐县附近的烽火台。⑷芦管:笛子。一作“芦笛”。⑸征人:戍边的将士。尽:全。
鉴赏
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烽火台、沙漠、高城、月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更触发起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思乡和满心的哀愁之情。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一种置身边地之感、怀念故乡之情,隐隐地袭上了诗人的心头,营造了一种寂寥,凄清的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尽”字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热门诗人
周巽 [元]
李白 [唐]
项安世 [宋]
张昱 [元]
白居易 [唐]
释怀深 [宋]
张祜 [唐]
赵师侠 [宋]
曹勋 [宋]
成鹫 [清]
方回 [元]
陈造 [宋]
郭印 [宋]
周行己 [宋]
李商隐 [唐]
姚合 [唐]
方岳 [宋]
范成大 [宋]
杜甫 [唐]
黄庭坚 [宋]
李益的其他作品
《隋宫燕》
《从军北征》
《夜上受降城闻笛》
《江南曲》
《喜见外弟又言别》
《春夜闻笛》
《汴河曲》
《听晓角》
《度破讷沙二首》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写情》
《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
《上洛桥》
《边思》
《立秋前一日览镜》
《上汝州郡楼》
《宫怨》
《鹧鸪词》
《饮马歌》
《紫骝马》
《送诸暨王主簿之任》
《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
《校书郎杨凝往年以古镜贶别今追赠以诗》
《红楼下联句》
《牡丹》
《野田行》
《喜入兰陵望紫阁峰呈宣上人》
《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
《与王楚同登青龙寺上方》
《观回军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