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词 > 诗词鉴赏 > 秋怀之秋阴细细压茅堂

秋怀之秋阴细细压茅堂

朝代: | 作者:黄庭坚
秋阴细细压茅堂,吟虫啾啾昨夜凉。雨开芭蕉新闲旧,风撼筼筜宫应商。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
译文
《秋怀》共有两首,这是第一首。这组诗,任渊注解的《山谷诗集》及史容、史季温注解的《外集》、《别集》皆未收;翁方纲校刊《山谷诗全集》据旧本收在《外集补遗》中,下注“熙宁八年(指1075年)北京作”,《宋诗钞》也收录有。1075年(熙宁八年)作者三十一岁,宋代的北京即今河北大名,当时作者在那里任国子监教授。国子监职务清闲,作者能读书自遣。他当时还未卷入新旧党斗争,处境比较单纯,所以诗篇虽带有感慨,但在他的作品中情调还是比较闲淡的,不像后来的作品那样有着更多的郁勃不平之气。可是从形式上看,却又颇为特殊:它是两首七言古诗,而第一首八句,押平韵,中间两联对偶,很像七言律诗;第二首押仄韵,比较不像,惟八句中次联对偶,第三联接近对偶,也带律味。第一首作律诗看,句中拗字出入不大,主要是联与联相“粘”的平仄不合规律。作者大部分律诗,多求音节近古;这两首古诗,形式上却近律诗。这一首,前六句写“秋”,后两句写怀。起句“秋阴细细压茅堂”,写秋阴透入屋里。“细细”二字,既蒙上“秋阴”,表示其不浓;又作下面“压”的状语,表示不断沁透,用字细微。“压”字称得上是“诗眼”,“细”而能“压”,颇出奇,是积渐的力量,有此一字,全句显得雄健。次句“吟虫啾啾昨夜凉”,写虫声。着“昨夜”二字,表明诗所写的是翌日的白天;“凉”字与下句“雨”字照应。第三句“雨开芭蕉新间旧”;写雨后芭薰的开放。“新间旧”,新叶与旧叶相间,可见观物之细。第四句“风撼筼筜宫应商”,写风吹竹声作响。筼筜,竹名;“撼”,指风力大,摇动出声;“宫”、“商”都是五音之一,以之写竹声,表现其有音乐性,可见作者体察事物之美。第五六句:“砧声已急不可缓,檐景既短难为长。”古代妇女,多在秋天捣洗新布,替家人做御寒的衣服,故捣衣的“石砧”的声音四起,便是秋天到来的象征;秋天日短,故屋檐外日影(景即影)不长。砧声到了“急不可缓”,便是秋意已深,寒衣应该赶制了。第七八句:“狐裘断缝弃墙角,岂念晏岁多繁霜!”承上“砧声”而来。户外捣衣声急,触动作者想到寒衣问题。他想起来却是裘破无人缝补,这一是作客在外,一是为官清贫,四字意含两层。“弃墙角”,不自收拾,接以不念岁晚(岁晏)严霜多,难以对付,更见缺少谋虑。这两句写意态的颓唐,但却是作者曲述自己心情的洒脱,因为在作者的心目中,所谓“达者”对待未来之事,是不应该戚戚于怀,多作预先的谋虑的。这两句是写“怀”。诗篇写秋是每联一句写景,一句写声,幽美中带点凄清,渐渐从不相干处写到切身之事;写怀又把切身的事排开,用达观的态度对待它,使人觉得作者所关心的倒是那些不相干的景物和天然的声籁,凄清之感又在洒脱的情趣中冲淡了。这首诗写怀,归于轻视物质上的困难,归于洒脱,兼具理趣和深情。清代范大士《历代诗发》评价说:“清和秀健,淡然以远。”笔调正是如此。但它在平淡的景物描写中,表现处境的凄清、寂寞,又从而含蓄地表现心情的洒脱、绵邈,加上形式特殊,古体、律体相间,也有曲折的一面。诗中体现了黄庭坚诗在似不着力处仍带匠心的本色。
热门诗人
周巽 [元]
方岳 [宋]
李商隐 [唐]
范成大 [宋]
赵师侠 [宋]
白居易 [唐]
成鹫 [清]
方回 [元]
郭印 [宋]
李白 [唐]
曹勋 [宋]
陈造 [宋]
释怀深 [宋]
张祜 [唐]
项安世 [宋]
张昱 [元]
黄庭坚 [宋]
周行己 [宋]
姚合 [唐]
杜甫 [唐]
黄庭坚的其他作品
《登快阁》
《清平乐·春归何处》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送范德孺知庆州》
《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千秋岁·苑边花外》
《满庭芳·茶》
《寄黄几复》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
《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寄贺方回》
《次元明韵寄子由》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鄂州南楼书事》
《秋怀二首》
《念奴娇·断虹霁雨》
《书幽芳亭记》
《品令·茶词》
《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
《清明》
《水调歌头·游览》
《戏呈孔毅父》
《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
《书摩崖碑后》
《送王郎》
《秋怀之秋阴细细压茅堂》
《秋怀之茅堂索索秋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