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词 > 诗词鉴赏 > 古词三首

古词三首

朝代: | 作者:于鹄
素丝带金地,窗间掬飞尘。偷得凤凰钗,门前乞行人。新长青丝发,哑哑言语黠。随人敲铜镜,街头救明月。东家新长儿,与妾同时生。并长两心熟,到大相呼名。
译文
鉴赏从李白《长干行》等诗中可以知道,唐时江南的商业城市,市井风俗是开化而淳朴的,男女孩童可以一同玩耍,不必设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景。于鹄这首《古词·东家新长儿》,也反映着这样一种生活现实。这首诗未用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而取第一人称的“代言”体裁。一位少女提起她的东家少年,似乎全是没紧要的话语,却语语饱含热情,说来十分天真动人。少女首先提到双方同岁的事实,“东家新长儿,与妾同时生”。通常看来,这不过是寻常巧合而已。但这寻常巧合由少女津津道来,却包含一种字面所无的意味。每当强调两个人之间牢不可破的情谊时,人们常说“虽然不能同生,也要共死。”似乎两人情同手足而不同生,乃是一种遗憾。而男女同岁,似乎还暗示着某种天缘奇遇。其次,她又提到“并长——两心熟”。“并长”二字是高度概括的,其中含有足以让人终生回忆的事实:两家关系良好,彼此长期共同游戏,形影相随,有时恼了,一会儿又好了。童年的回忆对任何人都是美好的,童年的伙伴感情也特别亲密,尤其是一男一女之间。“两心熟”,就不光是形影相随而已,而是知心体己,知疼着热。在少时是两小无猜,长成就容易萌生出爱峦。所谓“天涯海角觅知音”“两心熟”是很重要的条件。最后一句提到的事实更平常,也更微妙:“到大相呼名。”因为自幼以名相呼,沿以成习,长大仍然这样称呼,本是平常不过的事,改称倒恰恰是引人注意的变化。另一方面,人际间的称呼,又暗示着双方的亲疏关系,大有考究。越是文明礼貌的称呼,越适合于陌生的人;关系密切,称呼反倒随便。至于“相呼名”,更是别有一层亲昵的感觉。短短四句只说着不打紧的话,却处处溢泄出一种青梅竹马之情。此外,诗中两次提到年龄的增长,即“新长”和“到大”,也不容轻易放过。男“新长”而女已大,这个变化不仅仅是属于生理的。男女孩童的友爱,和少男少女的感情,其间有质的区别。“到大”之后,再好的男女也须疏远,这是受社会文化环境制约的,并不以会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当《古词》的女主人公在心中叨念东家少年——往昔的小伙伴——的时候,或许也感到了这种微妙的变化吧。他们虽然仍沿袭着以名相呼,却不免经常要以礼相见了。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今昔之感,就没有什么必要对往事津津乐道了。这首诗的语言浅近,著色素淡,但取材巧妙。民谣说:“无郎无姊不成歌”。可见情歌总是很动人的。这首诗并不明言爱情,就此而言可以说是“无郎无姊”,但这种欲言又止、处于萌芽状态的爱情,却风度绝妙。
热门诗人
方回 [元]
杜甫 [唐]
黄庭坚 [宋]
周巽 [元]
赵师侠 [宋]
方岳 [宋]
郭印 [宋]
李白 [唐]
曹勋 [宋]
范成大 [宋]
释怀深 [宋]
张祜 [唐]
项安世 [宋]
张昱 [元]
白居易 [唐]
周行己 [宋]
李商隐 [唐]
成鹫 [清]
姚合 [唐]
陈造 [宋]
于鹄的其他作品
《江南曲》
《巴女谣》
《古词三首》
《题邻居》
《买山吟》
《寄卢俨员外秋衣词》
《送宫人入道归山》
《舟中月明夜闻笛》
《赠不食姑》
《送李明府归别业》
《哭刘夫子》
《题宇文裔山寺读书院》
《别旧山》
《塞上曲》
《春山居》
《野田行》
《泛舟入后谿》
《公子行》
《哭王都护》
《寄续尊师》
《早上凌霄第六峰入紫谿礼白鹤观祠》
《题美人》
《夜会李太守宅》
《哭李暹(一作赵嘏诗)》
《题柏台山僧》
《赠李太守》
《题南峰褚道士》
《送韦判官归蓟门》
《秦越人洞中咏》
《寄周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