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词 > 诗词鉴赏 > 闲居

闲居

朝代: | 作者:姚合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译文
赏析姚合极称赏王维的诗,特别追求王诗中的一种“静趣”,此诗就反映了这个倾向。首两句:“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姚合自称“野性多疏惰”(《闲居遣怀》其八)。一个性格疏懒,习于野性的人,认为不适宜为官临民,这在旁观者看是很清楚的。而自己偏不了解这点,终年住在城里,丝竹乱耳,案牍劳形,求静不得,求闲不能,皆由于自己的“不自识”。本不乐于城市,今终年住在城里,总得自己寻个譬解。古人说,大隐隐于市,因此认为在城市亦算是隐居。“县去帝城远,为官与隐齐。”(《武功县诗》)自己作这样一番解释,是明心迹,也见心安理得了。这儿写身处县城,却透露了心地的静趣。景况也确是这样:“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这第二联写的正是适应自己疏鄙之性的境地,从首二句一气贯注而来。没有马迹过门,就是表明来访者稀少,为官很清闲。蝉声聒噪,充满庭院,是因无人惊扰,反觉闹中处静;写的满耳声音,却从声音中暗透一个“静”字。上句写出清闲,下句写出清静。正是于有声处见无声,反感静意笼罩。在这清闲、清静的城中一隅,诗人是“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这第三联从“病”写性情。病,带点小病,旧时往往成为士大夫的风雅事;病而不废吟咏,更显得闲情雅致。现今“休官”,连小小的职务也不担任之后,真是梦境也感到很清闲,很清静了。写来步步幽深,益见静境。唐人由于受佛家思想影响,有所谓更高一层的境界,就是把生活逃遁于“禅”,所以第四联作者自问:“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何时能摒除一切萦心的俗务,求古先生(指佛)学这种禅观呢?观,即观照。妄念既除、则心自朗然无所不照。这样的境界,就是禅观(即禅理、禅道),是清闲、清静的更高一境。借禅理说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吏治腐败、社会黑暗的鄙视厌恶之情,成功地描摹了作者所追求的艺术上静趣的境界。姚合是写五律的能手。他刻意苦吟,层层写来,一气贯注;诗句平淡文雅,朴直中寓工巧,而又畅晓自然,所以为佳。
热门诗人
姚合 [唐]
郭印 [宋]
方回 [元]
释怀深 [宋]
李商隐 [唐]
范成大 [宋]
项安世 [宋]
方岳 [宋]
周巽 [元]
赵师侠 [宋]
杜甫 [唐]
张祜 [唐]
成鹫 [清]
陈造 [宋]
周行己 [宋]
曹勋 [宋]
白居易 [唐]
李白 [唐]
张昱 [元]
黄庭坚 [宋]
姚合的其他作品
《庄居野行》
《穷边词二首》
《秋夜月中登天坛》
《老马》
《闲居》
《送李馀及第归蜀》
《渚上竹》
《送澄江上人赴兴元郑尚书招》
《寄贾岛》
《送春》
《送任畹评事赴沂海》
《送杨尚书祭西岳》
《和秘书崔少监春日游青龙寺僧院》
《奉和门下相公雨中寄裴给事》
《和王郎中题华州李中丞厅》
《军城夜会》
《乞新茶》
《题山寺》
《送王嗣之典仪城》
《送无可上人游边》
《寄紫阁隐者》
《寻僧不遇》
《和前吏部韩侍郎夜泛南溪》
《酬令狐郎中见寄》
《同裴起居厉侍御放朝游曲江》
《偶题》
《过张云峰院宿》
《咏云》
《送董正字武归常州觐亲》
《送友人游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