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词 > 诗词鉴赏 > 长安秋望

长安秋望

朝代: | 作者: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简介
《长安秋望》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全诗写作者登上高楼鸟瞰整个长安,眺望终南山,描写长安周边秋高气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高蹈绝俗、明净开阔的襟怀。
译文
楼阁高耸于经霜的树林之上,我登高远望,天宇间不见一丝云彩,宛若明镜。终南山在澄明的秋天竟是那样高峻,莫不是要与秋色试比气势的大小?
注解
①秋望:在秋天远望。②倚:靠着,倚立。③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④外:之外。指楼比“霜树”高。⑤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⑥无一毫:没有一丝云彩。⑦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⑧秋色:晴高气爽的天空。⑨气势:气概。喻终南山有与天宇比高低的气概。
鉴赏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楼倚霜树外”,是说作者所登上的高楼“倚树”矗立。注意树前的“霜”字和树后的“外”字。“霜”给人的意象薄白净洁。“外”含两点意思,一是旁,一是上。合而观之,是诗人登楼乌瞰,产生了一种楼高出树顶之外的感受。楼立霜树之上,人立高楼之上,创造出一种清高兀立的意境,并暗点题目。“镜天无一毫”,这句写仰首所见,很形象。镜子似的天空,明净得连一根极细微的毫毛也没有,看不见一丝云影,看不见一点风尘。意境极为高远明净,寥廓清空,令人胸襟开朗,芥蒂一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遥望终南山,在天晴气清的秋日,更显得高峻巍峨,耸立天际,气势高远。这气象我们从对终南山的印象以及“气势”和“高”等词语中想象得到,问题是“秋色高”怎样理解。“色”有神态、气色、景象之意,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中的“色”字就同这里的用法用意相似。那么,这两句是说终南山与秋高的神色气象两相较量,试看谁的气势更加高远。篇末的“高”字,点出了诗人心目中所注视欣慕的是万般“秋色”中的那种高远无极的气象。“高”是这首五言诗的“诗眼”,全诗各句都在围绕着这个关键性的字眼着笔设景。楼高于树,山高于楼,天高于山,诗人采用以实托虚,以意写神的手法,轻笔淡墨地勾勒展示了**高高在上的神态气色,使人感到高得寥廓无极、深邃明净,虚无空灵,浩渺雄浑,若有若无。登楼极目,似与苍穹接轨,清新气流荡涤心胸,悠然脱俗,升腾化外。而且由于对实物的描写,没有一笔重彩浓抹,让人只觉得树挺拔、楼矗立、山耸峙,一一立地凌空,直上九霄,竖列眉睫之前,又给人一种高直疏朗的美感。“胸有正气格自高”,“秋色”的这种高直清明的只可意会的神韵,正是诗人胸襟、性格的外射。由此看来,这首写意诗可谓晚唐诗苑的一朵奇葩。
热门诗人
赵师侠 [宋]
杜甫 [唐]
郭印 [宋]
释怀深 [宋]
李白 [唐]
周行己 [宋]
成鹫 [清]
曹勋 [宋]
张昱 [元]
范成大 [宋]
陈造 [宋]
张祜 [唐]
周巽 [元]
李商隐 [唐]
项安世 [宋]
姚合 [唐]
方岳 [宋]
方回 [元]
白居易 [唐]
黄庭坚 [宋]
杜牧的其他作品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山行》
《阿房宫赋》
《清明》
《泊秦淮》
《江南春》
《赤壁》
《题乌江亭》
《金谷园》
《过华清宫》
《九日齐山登高》
《寄扬州韩绰判官》
《秋夕》
《初冬夜饮》
《赠别其一》
《赠别其二》
《寄远》
《旅宿》
《遣怀》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齐安郡后池绝句》
《张好好诗》
《长安秋望》
《感怀诗一首》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叹花》
《秋浦途中》
《题武关》
《早雁》
《郡斋独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