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词 > 诗词鉴赏 > 桂殿秋·思往事

桂殿秋·思往事

朝代: | 作者:朱彝尊
思往事,渡江干,青蛾低映越山看。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
译文
注释①桂殿秋:词牌名,取自唐李德裕送神迎神曲的“桂殿夜凉吹玉笙”句。单调,二十七字,平韵。②干,即岸,江边。③青娥:形容女子眉黛。越山:嘉兴地处吴越之交,故云。④舸:小船。⑤簟:竹席。衾:被子,轻衾即薄被。
注解
鉴赏朱彝尊一生都珍视着其与小姨子(妻妹)冯寿常的那段恋情,编诗集时独不删《风怀》二百韵,表示宁可死后没资格入祀孔庙两庑,即所谓不吃冷猪肉,也要保留之。《静志居琴趣》中相当一部分作品与《风怀》诗一样,是那铭心刻骨的情事的记录。《桂殿秋》忆念的是公元1649年(顺治六年)朱竹垞随岳父从练浦迁居王店途中初相恋的往事。仅只二十七字的小令中,写尽微妙之心理活动,而且从白天写到通宵。词共两个层次,一是视觉表现,二是听觉和肤觉表现,而诸种感觉集中起来实皆心态感知而已。“青蛾”句之妙,在于将“我”之“看”藏掩于“青蛾”与“越山”的映合中,词中之意为:“你说我在看她?哪里!我在看山。我在山吗?那山焉有此“青蛾”美?我何尝要看山!”历来诗人们以青蛾与山黛互拟,朱氏却运以为饱餐秀色的技术处理。时时似在看山,实则时时在看她。“听秋雨”是不眠时听觉感知,“轻衾各自寒”是通过肤觉表现不眠通宵的。失眠者被必寒,时间感受由此推移而出。“共眠一舸”却“各自寒”,乃可望不可及发展到可感知而不可及。白天犹得“见”,夜深唯能“听”,用一颗火热的心在冷被窝里听。“各自寒”,意味着他俩已进入了“目成”阶段,心相默契。所以,当“各自寒”之时,秋雨打篷声其实也已听不到,各自心中都听到的是对方的呼唤。况周颐《蕙风词话》以为此阕单调小令是金风亭长最佳之作,是有眼力的。如此痴爱之写,却又不见字面直露,全在一“看”、一“听”、一“寒”中传出;而全部复杂难言之心绪也仅凭一“共”、一“各”字之对相观照间抽引,诚是不凡之圣手。
热门诗人
陈造 [宋]
黄庭坚 [宋]
张祜 [唐]
周巽 [元]
赵师侠 [宋]
成鹫 [清]
曹勋 [宋]
方回 [元]
白居易 [唐]
郭印 [宋]
释怀深 [宋]
李白 [唐]
周行己 [宋]
李商隐 [唐]
项安世 [宋]
姚合 [唐]
张昱 [元]
方岳 [宋]
范成大 [宋]
杜甫 [唐]
朱彝尊的其他作品
《鸳鸯湖棹歌·之五十八》
《鸳鸯湖棹歌·之十五》
《鸳鸯湖棹歌·之八十三》
《出居庸关》
《高阳台·桥影流虹》
《长亭怨慢·雁》
《鸳鸯湖棹歌·一百首选二》
《桂殿秋·思往事》
《一叶落·泪眼注》
《卖花声·雨花台》
《霜天晓角·晚次东阿》
《鸳鸯湖棹歌·之四十八》
《鸳鸯湖棹歌·之一》
《鸳鸯湖棹歌·之二》
《鸳鸯湖棹歌·之三》
《鸳鸯湖棹歌·之四》
《鸳鸯湖棹歌·之五》
《鸳鸯湖棹歌·之六》
《鸳鸯湖棹歌·之七》
《鸳鸯湖棹歌·之九》
《鸳鸯湖棹歌·之十》
《鸳鸯湖棹歌·之八十九》
《鸳鸯湖棹歌·之八》
《鸳鸯湖棹歌·之十一》
《鸳鸯湖棹歌·之十四》
《鸳鸯湖棹歌·之十六》
《鸳鸯湖棹歌·之十八》
《鸳鸯湖棹歌·之十九》
《鸳鸯湖棹歌·之二十二》
《鸳鸯湖棹歌·之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