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词 > 诗词鉴赏 > 归舟江行望燕子矶作

归舟江行望燕子矶作

朝代: | 作者:厉鹗
石势浑如掠水飞,渔罾绝壁挂清晖。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
简介
《归舟江行望燕子矶作》是清代诗人厉鹗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取材于诗人舟行长江的一个瞬间情景,但诗人从中却提炼出了一种消美多趣的诗情画意,很耐人寻味。
译文
燕子矶山石形状如同燕子一样掠水飞行,悬崖绝壁上的渔罾在阳光照射下似乎挂着清辉。在俯江亭上坐着的是谁?在看我驾着一叶扁舟仰望苍翠的山峰。
注解
①燕子矶(jī):在南京北郊观音山上,突出江中,形如燕子,故名。②渔罾(zēng):渔网。③清晖(huī):明净的光辉、光泽。喻指月光。④俯江亭:燕子矶上的亭子。⑤翠微:青翠幽深处,常代指山。
鉴赏
此诗作于乾隆八年癸亥。这年秋,诗人客居扬州,与友人方士庶、闵贞等游南京,于归途舟中经燕子矶下,作诗写景。厉鹗为诗学宋,而自成一家,主盟江南坛坫凡数十年,为‘‘浙派’’诗的领袖。《四库提要》说他的诗“吐属闲雅,有修洁白喜之致”,从这首《归舟江行望燕子矾作》可见一斑。矶上有俯江亭,若登之远眺,则“白云扫空,晴波漾碧,西眺荆楚,东望海门”。“春夏水涨,浪涛轰鸣于足下”,正是“吴头楚尾”的险要处,景观阔大,历来为骚人墨客乐于壮游或慷慨之吟的金陵名胜之一。正如王士模《登燕子矶绝顶作》所云:“岷涛万里望中收”,此种景象,“前人之述备矣”。厉氏未作老调重弹,而是以一叶扁舟,凌万顷波涛,于眺望之际,搜寻妙趣,着重刻画了燕子矶的生动形象,抒写了另一种闲淡清远的情怀。既独辟新境,又不失诗人的本色。这种在主体真诚的基础上的精思独创,比起那些故作豪语而落入窠臼的“率多巨制”(清吴应和语)的东西来,这一曲小诗,在艺术的品格上要高点。诗的头两句是写景,形象十分鲜明,生动,用语极有锤炼功夫。同样将石矶视作飞燕,但诗人已不是重复“形如”的老生常谈,而是“势如”的生动刻画,“掠”字就用得极为准确而传神。明张岱《陶庵梦忆》卷二“燕子矶”条说:“坐亭上,看水江澈冽,舟下如箭”,可知这里水流的迅疾。从“舟下如箭”的激流中望屹然不动的石矶,一种事物相对原理所造成的主观感觉,英有比用“掠水飞”来形容它更恰当的了。而绝壁上挂满水珠的鱼网,在日光中闪耀着一片清晖,这是一幅何其优美悦目的《江上鱼罾图》。“挂”字用得很贴切,与“掠”字相映成趣,别有一种闲畅的情调。全诗构思精致而巧妙,关键在一“望”字。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以“望”作为线索把开阔的视野中,诸如石矶、绝壁、鱼罾、清晖、俯江亭、翠微等景物,“散钱”般贯穿起来,构成了以燕子矶为主景的有机整体,画意盎然;其二是以望中之望的精妙构思,表达了一种主客同一的闲情理趣。“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使人想起李白的名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厉诗似乎还别有一种情致和神韵。我看他。他看我。他看我看他,我看他看我,这四层意思用散文的语言来说太哕嗦了,诗则通过“望”字熔铸于“十四字中”。且以疑问的语句出之,似求有答而又不必作答,流露了一种意在有意无意之间的雅趣,余味悠然。“望”在这两层意思的表现手法上是一明一暗,一藏一露,前三旬写望中之景而“望”字藏。第四句则“望”字露,读起来使人仿佛获得了一个具体的审美视角,有身临其境之感。
热门诗人
郭印 [宋]
释怀深 [宋]
赵师侠 [宋]
张昱 [元]
白居易 [唐]
张祜 [唐]
周巽 [元]
成鹫 [清]
方岳 [宋]
陈造 [宋]
李商隐 [唐]
项安世 [宋]
曹勋 [宋]
方回 [元]
杜甫 [唐]
李白 [唐]
周行己 [宋]
姚合 [唐]
范成大 [宋]
黄庭坚 [宋]
厉鹗的其他作品
《北仙吕·后庭花》
《春寒》
《灵隐寺月夜》
《晓至湖上》
《归舟江行望燕子矶作》
《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
《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眼儿媚·一寸横波惹春留》
《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百字令·月夜过七里滩》
《晓登韬光绝顶》
《摸鱼儿·芜城清明》
《重游焦山信宿石壁庵二首·其二》
《满庭芳·屋借峰围》
《西溪巢泉上作》
《行田至荆山岭下作》
《庆清朝慢·辛丑长安元夕同王雪子金绘卣集汪西亭水部寓斋赋》
《西湖月·明慈圣李太后赐画九莲观音像在灵隐寺借秋阁》
《定风波·记来时、傍柳维舟》
《开平王孙种菜歌》
《永遇乐·戊戌闰中秋》
《菩萨蛮·题呵手梅妆图》
《庆宫春·冬夜泊舟鸳湖有忆》
《午日淮阴城北观竞渡·其四》
《赵筠谷买得乐安长公主小玉印出以相示予定其为明光宗女熹宗时所称皇八妹者因赋长歌》
《重游焦山信宿石壁庵二首·其一》
《一枝春·城东许氏水轩临流梨花一株,妍净可念,主人命酒邀赏,已半落矣,感而赋之》
《水龙吟·春晚倚楼见海棠叶底馀花同谷林赋》
《午日淮阴城北观竞渡·其三》
《晓过福清竹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