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词 > 诗词鉴赏 > 更漏子·春夜阑

更漏子·春夜阑

朝代:五代 | 作者:毛文锡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译文
译文春的深夜静静的,春的思愁绵绵不绝,花丛外杜鹃鸟的声声啼叫,似在挽留西去的残月。相思的人不见踪影,相思的梦也难成,我那孤独的心,如红纱罩里的一点残灯。最恨的是这时分别,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阶下的丁香花繁叶茂,每一朵都似同心结。夜雾渐渐地飘散,朝霞在天边灿烂,梁间呢喃着亲亲的细语,飞来了一双春天的燕。注释⑴春夜阑:春夜将尽。阑,尽。⑵春恨:春日的思愁。切:急切,这里有绵绵不觉之意。⑶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⑷难凭:无所依托。⑸芳节:百花盛开时节,犹言春天时节。⑹丁香千结:此处谓固结不开,犹人之愁固结不解。千,一作“半”。⑺宵雾:夜雾。⑻晖:光辉灿烂,一作“辉”。
注解
赏析毛文锡擅写闺情,词语艳丽,这首词是一首艺术性较高的闺思之作。闺中少妇,思念远别的亲人,通宵不寐,直待天明。以其爱之甚切,故恨之亦切;以其思之甚深,故怨之亦深。这一怀思绪,主要通过环境气氛的描写来烘托和表现。词中的景物,不仅是作为春天一般景物用以渲染春天的气氛,同时还作为一种意象,借以表达离情别绪和春思春愁。“花外子规啼月”,思妇在静夜里听到鸟声,本来就容易勾起孤寂之感。以鸟声烘托岑寂,是以动写静。而这鸟声又是子规的啼叫声,便包含着更深一层的意思。子规的叫声近似“不如归去”。杜牧诗云:“蜀客春城闻蜀鸟,思归声引未归心。”这首词里所写花外子规,也具有思归的意象,但不是用以表示游子思归,而是用以表现思妇切盼情人归来。“红纱一点灯”,思妇独守空闺,孤寂之中,对着红纱笼罩的的孤灯凝思,此景此情,都带点凄凉之感。“孤灯”在这里是烘托思妇孤寂的一种意象。思妇夜里思念情人,不能入寐,梦也难成,空对着一点寒灯。在寒灯的映照下,益显出思妇心情的孤寂。“庭下丁香千结”,写室外之景。丁香结蕾,唐宋诗人多用一比喻愁思固结不解。如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这首词描写庭下丁香花蕾千结,同样暗寓思妇愁肠千结,表现了思妇的离愁和春愁。“梁间双燕飞”,双燕飞于梁间,最容易引起思妇的春思和春愁。本来成双成对的燕子绕梁而飞,是一种很和谐的景物,可以唤起欢愉的情绪,然而当对着这景物的主人公心境十分孤寂的时候,这一和谐景物与孤寂的心境恰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当词中的思妇彻夜不眠,送走宵雾,迎来晓霞,看到双燕在晨曦中绕梁而飞的时候,不是解除了夜间相思之苦,而是更增添了一种孤寂之感,更无法排遣心中的春情和春思、春愁和春恨。词中子规、纱灯、丁香、双燕这四种景象,是实景,又不是单纯的实景,可以说是“实中有虚”,也就是说既具体又抽象,因为它们已经成了引发愁情的触媒,甚至称了这无形无质的情思的表象。这首词对于这些意象的运用是很成功的。
热门诗人
张祜 [唐]
项安世 [宋]
陈造 [宋]
周巽 [元]
李白 [唐]
曹勋 [宋]
方岳 [宋]
白居易 [唐]
郭印 [宋]
释怀深 [宋]
周行己 [宋]
李商隐 [唐]
姚合 [唐]
方回 [元]
杜甫 [唐]
赵师侠 [宋]
成鹫 [清]
张昱 [元]
范成大 [宋]
黄庭坚 [宋]
毛文锡的其他作品
《柳含烟·隋堤柳》
《柳含烟·河桥柳》
《应天长·平江波暖鸳鸯语》
《巫山一段云·雨霁巫山上》
《临江仙·暮蝉声尽落斜阳》
《更漏子·春夜阑》
《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恋情深·玉殿春浓花烂熳》
《柳含烟·御沟柳》
《柳含烟·章台柳》
《醉花间·休相问》
《赞浦子·锦帐添香睡》
《摊破浣溪沙·春水轻波浸绿苔》
《月宫春·水晶宫里桂花开》
《虞美人·鸳鸯对浴银塘暖》
《何满子·红粉楼前月照》
《赞成功·海棠未坼》
《喜迁莺·芳春景》
《诉衷情·桃花流水漾纵横》
《恋情深·滴滴铜壶寒漏咽》
《中兴乐·豆蔻花繁烟艳深》
《接贤宾·香鞯镂襜五色骢》
《西溪子·昨夜西溪游赏》
《甘州遍·春光好》
《纱窗恨·新春燕子还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