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词 > 诗词鉴赏 >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朝代: | 作者: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译文
这首词,作于李之仪居今当涂期间的某年春天。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曾建避暑离宫于此。实际上,凌歊台并不很高(据《太平寰宇记》载仅高四十丈),只是因周围平旷,才望得很远。李之仪的这首词就是登此台远望之所得。目的在借景发挥,借登凌歊台以抒发内心的感慨。“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起首用“偶向”二字,便透露出他平时幽居抑郁的心情。李之仪虽身在江南,心犹念汴京和故土(李之仪的家乡在今山东无棣)。登高以眺远,自难免引起万千感触。但词人仅用“春光已过三分”一句概括他种种思绪,把无穷的空间感化作有限的时间感,从而收到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销魂”一词,兼有极度高兴和极度伤心两方面的含义。“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飞花、坠絮,本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经过诗人的渲染,便都变成了含情物。飞花,指他人之乘风直上,舞态翩跹,得意非常;坠絮,喻己身之遭谤被逐,堕地沾泥,了无痕迹。下片点明题意:“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伤感甚”,指以往岁月里所遭受的政治打击。“那堪旧恨仍存”,意味着此刻、此后仍然“旧恨”绵绵。“清愁”,指所触起的新愁。词人在“愁”字下加用“满眼”一词,便使人觉得愁如春天的游丝弥漫空际。至于愁些什么,词人并未明言,因此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共谁论”,进一步表明诗人块然独处,竟无人可为解愁。“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却,这里作“岂”解,“却应”即“岂应”。词人目睹凌高欠台下春草丛生,很自然会联想起淮南小山《招隐士》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著名诗句。但李之仪这里的“王孙”指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词人把归乡不得的怨恨归咎于春草的不解相忆,实乃貌似无理却至情的说法。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姑溪词提要》谓李之仪“小令尤清婉、峭蒨,殆不减秦观。”可谓一语中的,总括了李之仪小词的特点。这首词就是明证。
热门诗人
曹勋 [宋]
陈造 [宋]
郭印 [宋]
释怀深 [宋]
李白 [唐]
周行己 [宋]
赵师侠 [宋]
成鹫 [清]
方岳 [宋]
范成大 [宋]
杜甫 [唐]
张祜 [唐]
周巽 [元]
李商隐 [唐]
项安世 [宋]
张昱 [元]
姚合 [唐]
方回 [元]
白居易 [唐]
黄庭坚 [宋]
李之仪的其他作品
《菩萨蛮·五云深处蓬山杳》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南乡子·端午》
《谢池春·残寒销尽》
《忆秦娥·清溪咽》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蝶恋花·万事都归一梦了》
《清平乐·萧萧风叶》
《千秋岁·中秋才过》
《蓦山溪·神仙院宇》
《南乡子·泪眼转天昏》
《临江仙·九十日春都过了》
《临江仙·难得今朝风日好》
《蝶恋花·玉骨冰肌天所赋》
《西江月·昨夜十分霜重》
《鹧鸪天·节是重阳却斗寒》
《减字木兰花·都不醒》
《朝中措·暮山环翠绕层栏》
《南乡子·春后雨余天》
《踏莎行·还是归来》
《蓦山溪·蛾眉亭上》
《南乡子·夜雨滴空阶》
《青玉案·小篷又泛曾行路》
《蝶恋花·帘外飞花湖上语》
《千秋岁·深秋庭院》
《临江仙·初破晓寒无限思》
《更漏子·暑方烦》
《春光好·霜压晓》
《千秋岁·休嗟磨折》
《江神子·恼人天气雪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