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词 > 诗词鉴赏 > 雨后池上

雨后池上

朝代: | 作者: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简介
《雨后池上》是北宋史学家刘攽创作的七言绝句。诗的第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此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译文
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
注解
1、池上:池塘。2、一雨池塘:一处雨后池塘。3、淡磨:恬静安适。淡,安静。4、明镜:如同明镜。5、檐楹:这里指房屋。檐,房檐。楹,房屋前面的柱子。6、舞:飘动。7、更作:化作。8、荷心:荷花。
鉴赏
诗的第一句,是借时间来写景的。“一雨”二字,是统率全诗的关键。因为以下三句所写的自然景象。都因这“一雨”才得以出现的。第二句,是借空间写景。这一句所描绘的内容是对第一句中“水面平”的延展和补充。因为“平”只能状其形而不能显其色。所以续以“淡磨”、“明镜”,就把池面清亮之色渲染出来了。至于“照”,则是在静中求动的点睛之墨,它使池上的安详平静中暗含了动意,其作用不只是为了使写法上有所变化,更是为了让人对下两句所写的风起荷响的动景有精神上的准备。另外,从意境的创造上来说,它还有这样的作用:随着“照”字而出现的池面上的“檐楹”的倒影,无疑扩大了“雨后池上”的空间范围,因为“檐楹”自然是在池面之外的。当然,这里对池岸上的檐楹的描写是虚写。可是,这一笔虚写却为下面的池面之外的另一景物——垂杨的实写作了铺垫,使它的出现不显突兀,且使“雨后池上”这一标题所规定的空间范围,不仅限于池面之上,而是包括池岸之上了。以上二句,是对雨后的池上静景的描绘,用语质朴自然,结构绵密。三四两句,描绘的是一时平静之后的动景。“更作荷心万点声”一句,是全诗的精华,它使全诗的意境升华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高度。风吹树摇、积雨落入荷心,其实这正是不久前的“一雨”的余响。诗人正是由于动情于这一阵余响,才提笔写下这首诗的。那末,这阵余响之所令人动情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不管诗人是有意还是无意,由于他从现实自然的景观出发,客观上却反映了自然界自身的运动规律:静总是暂时的、相对的,不静则是永恒的。如果从美学的角度看,人们在这首诗中所获得的美感享受,最大的既不是诗人对雨后池上的自然物色彩的描写,也不是在于诗对自然物的形态(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描写,而是在于诗对自然景物由动到静,由静到动,这二者相互转换的关系上,人们看到了自然界自身律动的美。或者说,它表现的不是静止的绘画的美,而是流动的音乐的美。正是这种美,使人们感到自然界的亲切,又正是这种亲切感,使物境和人们的心境和谐起来,交融起来。这就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热门诗人
郭印 [宋]
释怀深 [宋]
赵师侠 [宋]
张昱 [元]
白居易 [唐]
张祜 [唐]
周巽 [元]
成鹫 [清]
姚合 [唐]
范成大 [宋]
李白 [唐]
周行己 [宋]
曹勋 [宋]
方回 [元]
杜甫 [唐]
李商隐 [唐]
项安世 [宋]
方岳 [宋]
陈造 [宋]
黄庭坚 [宋]
刘攽的其他作品
《新晴》
《雨后池上》
《城南行》
《江南田家》
《寄杨十七》
《五龙井祷雨》
《孟冬》
《观猎》
《初冬晨起作四声诗·入声》
《新晴·其二》
《雨后东园》
《和永叔春雪》
《黄朝议赐紫》
《喜王大自固陵归》
《移居观音寺》
《挽卢通议·其二》
《晓起东园》
《人日同弟侄会贾夷叔游射东园和仲冯以退之弄字韵次用》
《蔡州路中作五首寄都下·其二》
《寄杭州通判苏子瞻海州使君孙巨源》
《林都官种花》
《向景亭》
《送某》
《寄张四》
《次韵和陈学士八月十六日省宿》
《送韩玉汝司封奉使两浙闻诸公先分题用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字合为十章四句·其九》
《题禅寺》
《冯当世生日·其一》
《雨后早朝》
《齐国公主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