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词 > 诗词鉴赏 > 追和柳恽

追和柳恽

朝代: | 作者:李贺
汀洲白蘋草,柳恽乘马归。江头樝树香,岸上蝴蝶飞。酒杯箬叶露,玉轸蜀桐虚。朱楼通水陌,沙暖一双鱼。
简介
《追和柳恽》是唐代诗人李贺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是追和南北朝时的柳恽的《江南曲》而作,诗承接柳恽《江南曲》意,重在写离别后的欢聚之情。首联描写汀洲上的白苹,颔联描写江边、岸上的优美景色,颈联表达对柳恽的敬意,尾联描写水中鱼儿竞游。这首诗句法和格调都模仿了柳诗所用的齐梁体,李贺以清新的笔调写夫妇相聚时的即景。其中尾联采用暗喻的手法,以双鱼比喻夫妻感情和睦。
译文
水中小洲上的芹菜像草翠绿,而唐朝宰相柳恽却乘马归西。江边的楂树散发出缕缕清香,岸上成群结队蝴蝶悠然飞翔。接一酒杯箬竹叶露当酒相祭,弹一曲高雅的曲子送给他听。红楼通向水边处有一条小路,暧水的沙滩边游着两条小鱼。
注解
追和:两人或两人以上用同一题目或同一韵部做诗,称为唱和。如事后参与唱和,即称追和。柳恽:河东人,历仕宋、齐、梁三朝,工于篇什,早有美名,尝作《江南曲》,首句为“汀洲采白蘋”,李贺追和之。白蘋(píng):水草名,叶正四方,根生水底,叶敷水上,五月有花,白色。蘋同“苹”。湖州城东南有白蘋洲,柳恽官吴兴太守时于此赋诗,首二句言柳恽从远处归来与妻子团聚。樝(zhā)树:山楂树,高五六尺,其果圆,似梨而酸。樝同“楂”。一作“栌树”。箬(ruò)叶露:即箬下酒,湖州箬溪水所酿酒味醇美,俗称箬下酒。玉轸(zhěn):琴上系弦子的柱轴,华丽者以玉为之。蜀桐:古称以益州白桐为琴瑟者必名器,这里泛指琴体。虚:琴身中空,故曰虚。沙暖:喻居处安适。双鱼:喻一对夫妻。
鉴赏
整体鉴赏这首诗是追和南北朝时柳恽所作的《江南曲》,句法和格调都模仿了柳诗所用的齐梁体。柳恽的《江南曲》是一首远客思归的诗。李诗则叙写远客归来后,与家人团聚的欢乐。花香蝶舞的江南风光,很好地烘托了柳恽骑马归来时的欢快心情;沙暧双鱼的景致,也有力地映衬了他们夫妻团聚的和洽温暖。首联选取特有的景物“汀洲”、“白蘋”,既写出家乡的温暖,又道出柳恽回乡的欢快心情,同时表达出物是人非、柳恽仙去之意。颔联描写江边、岸上的优美景色,以“楂树香”调动嗅觉,“蝴蝶飞”调动视觉,一静一动,渲染了家乡的可爱。后两联写夫妻团聚后的欢乐和恩爱,一边畅饮家乡的美酒,一边弹着古琴,使相聚充满了诗情画意。其中颈联诗人李贺表达对柳恽的敬意。尾联描写水中鱼儿竞游,暗喻柳恽生命虽去,精神犹存。柳恽的《江南曲》写男女相思之情,李贺的追和诗“柳恽乘马归”应之,将笔墨落实到柳恽身上。柳诗写相思之苦,李贺写相聚时的欢乐。柳恽原诗为齐梁流行的艳体,李贺以清新的笔调写夫妇相聚时的即景。因之,所谓“追和”倒不如说是反其意而用之。名家点评宋代吴正子、刘辰翁《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卷一:闲远渐近(“岸上胡蝶飞”句下)。甚不草草。就用柳恽句意,颇迭宕,景语亦近自然。清代陈本礼《协律钩玄》卷一:此从柳词“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相知,只言行路远”四句意中补撰出来,故云和之也。末不责其不归,责其音问无通,其词婉而深矣。清代姚文燮《昌谷集注》卷一:恽,南齐人,作《江南曲》有“汀洲采蘋”句。贺盖慕江南风景,而羡恽之抽簪早归放怀自适,故追和之也。樝香粉蝶,美酒瑶琴,水阁临流时通芳讯,以视今之红尘鹿鹿者何如耶?
热门诗人
郭印 [宋]
周行己 [宋]
李商隐 [唐]
姚合 [唐]
范成大 [宋]
陈造 [宋]
释怀深 [宋]
张祜 [唐]
赵师侠 [宋]
项安世 [宋]
张昱 [元]
方回 [元]
黄庭坚 [宋]
周巽 [元]
李白 [唐]
成鹫 [清]
曹勋 [宋]
方岳 [宋]
白居易 [唐]
杜甫 [唐]
李贺的其他作品
《送沈亚之歌·并序》
《马诗》
《李凭箜篌引》
《浩歌》
《马》
《梦天》
《致酒行》
《示弟》
《苏小小墓》
《雁门太守行》
《恼公》
《老夫采玉歌》
《休洗红》
《南园十三首·其五》
《北中寒》
《南园十三首·其一》
《南园十三首·其二》
《南园十三首·其三》
《南园十三首·其四》
《南园十三首·其六》
《南园十三首·其七》
《南园十三首·其八》
《五粒小松歌》
《南园十三首·其九》
《南园十三首·其十》
《感讽五首》
《蜀国弦》
《神弦》
《相和歌辞·蜀国弦》
《江南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