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词 > 诗词鉴赏 > 春寒

春寒

朝代: | 作者: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简介
《春寒》是南宋初年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作者南渡避难于巴陵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二月里风雨凄凄,春寒料峭;后两句写园中的海棠却冒雨盛开,无限生机,给作者以启迪和鼓舞。全诗借海棠以咏志,写来浑厚醇雅,蕴藉含蓄,读来令人余味无尽。
译文
二月的巴陵,几乎天天都刮风下雨。料峭的春寒还未结束,给园林的花木带来了灾难,叫人担心害怕!娇嫩的海棠,毫不吝惜鲜红的花朵,挺身独立在寒风冷雨中开放着。
注解
选自《简斋集》。陈与义(1090-1138),号简斋。宋代诗人。此诗写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巴陵:古郡名,今湖南岳阳市。园公:诗人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也泛指红色。
鉴赏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这首诗的前两句是铺垫。“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联系到下文,不仅有风,而且有雨,春寒料峭中,日日风雨,凄冷无比。更何况诗人还流离失所、漂泊无依。由己及物,想到满园即将吐蕊发芽的花木,禁不住有些担心。“怯园公”此三字,道出了诗人心境:既怯花不发,又怯花发遭雨打。尽管有些心情,但孤寂的诗人还是希望寻觅到些许的安慰。当他看到园中海棠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宋祁词《锦缠道》曰:“海棠经雨胭脂透。”海棠经雨打风吹,像湿透的胭脂一样,会有所残败。但诗人眼中的海棠,却是那样的傲然不屈:“不惜”娇色、“独立”风雨。花木不会有什么情感,有情的只是诗人,诗人“情眼观物”,便万物皆有情了。此时的海棠不再是海棠,而是诗人的化身——风流,雅致,却还有孤傲的品格。此诗题为“春寒”,实咏海棠。北宋苏轼有《海棠》诗云:“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开海棠喻己之风,以海棠幽寂喻自己贬官遭际。而陈简斋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不仅风致,更具品格,正是他流亡时的写照。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诗的上乘之作。联系到“靖康之难”后大多北方的宋人被迫漂泊他乡,这首诗也就获得了超越个人情怀的普遍品格。
热门诗人
郭印 [宋]
释怀深 [宋]
张祜 [唐]
周巽 [元]
杜甫 [唐]
李白 [唐]
黄庭坚 [宋]
周行己 [宋]
李商隐 [唐]
项安世 [宋]
赵师侠 [宋]
成鹫 [清]
曹勋 [宋]
姚合 [唐]
张昱 [元]
方岳 [宋]
方回 [元]
范成大 [宋]
白居易 [唐]
陈造 [宋]
陈与义的其他作品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伤春》
《送人归京师》
《雨晴》
《襄邑道中》
《早行》
《登岳阳楼二首》
《咏牡丹》
《春寒》
《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观雨》
《蒙知府宠示秋日郡圃佳制遂侍杖屦逍遥林水间·岁月移文外》
《蒙知府宠示秋日郡圃佳制遂侍杖屦逍遥林水间·鸟语知公乐》
《蒙知府宠示秋日郡圃佳制遂侍杖屦逍遥林水间·竹际笙簧起》
《蒙知府宠示秋日郡圃佳制遂侍杖屦逍遥林水间·一笑聊开口》
《春雨》
《与夏致宏孙信道张巨山同集涧边以散发岩岫为·哦诗谷虚响》
《与夏致宏孙信道张巨山同集涧边以散发岩岫为·乱石披浅流》
《与夏致宏孙信道张巨山同集涧边以散发岩岫为·举头山围天》
《与夏致宏孙信道张巨山同集涧边以散发岩岫为·张子卧石榻》
《陈叔易赋王秀才所藏梁织佛图诗邀同赋因次其》
《王应仲欲附张恭甫舟过湖南久不决今日忽闻遂》
《承知府待制诞生之辰辄广善怀菩萨故事成古诗》
《某蒙示咏家弟所撰班史属辞长句三叹之余辄用》
《题董宗禹园先志亭宗禹之父早失母万方求得之》
《再蒙宠示佳什殆无遗巧勉成二章一以报佳贶一·睆睆休嫌笏与绅》
《再蒙宠示佳什殆无遗巧勉成二章一以报佳贶一·诸公衮衮坐垂绅》
《正月十二日自房州城遇虏至奔入南山十五日抵》
《蒙再示属辞三叹之余诜赞巨丽无地托言辄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