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词 > 诗词鉴赏 > 寒食寄京师诸弟

寒食寄京师诸弟

朝代: | 作者: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译文
译文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注释⑴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⑵空斋:空荡的书斋。⑶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⑷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⑸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注解
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足情深的诗人。而正由于出自性情,发自胸臆,所以这首诗虽只是即景拈来,就事写出,却令人感到蕴含深厚,情意悠长。就章法而言,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顺笔写来,而针线极其绵密。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中间两句,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承接自然。两句中,一个“独”字、一个“想”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第二句的“独”字,既是上句“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当然,宾虽然不能无主,而主也不能无宾。这首诗的第三句又有赖于上两句和下一句的烘托。这首诗的一、二两句,看来不过如实写出身边景、眼前事,但也含有许多层次和曲折。第一句所写景象,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一层加一层地写足了环境气氛。第二句同样有多层意思,“江上”是一层,“流莺”是一层,“坐听”是一层,而“独坐”又是一层。这句,本是随换句而换景,既对春江,又听流莺,一变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两句合起来,对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情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至于紧接在第三句后的结尾一句,把诗笔宕开,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收烘托之妙,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这首诗,运笔空灵,妙有含蓄,而主要得力于结尾一句。这个结句,就本句说是景中见情,就全篇说是以景结情,收到藏深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的艺术效果。它与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句,都取意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但王维句是明写,语意实;这一句是暗点,更显得蕴藉有味。它既透露了诗人的归思,也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这里,人与地的双重怀念是交相触发、融合为一的。这首诗写在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或三年江州刺史任上。当时诗人遇上了寒食节,孤独思乡之情更甚,于是便即兴写下了这首诗。
热门诗人
释怀深 [宋]
张祜 [唐]
周行己 [宋]
李商隐 [唐]
成鹫 [清]
方岳 [宋]
陈造 [宋]
郭印 [宋]
项安世 [宋]
赵师侠 [宋]
张昱 [元]
范成大 [宋]
杜甫 [唐]
周巽 [元]
李白 [唐]
曹勋 [宋]
姚合 [唐]
方回 [元]
白居易 [唐]
黄庭坚 [宋]
韦应物的其他作品
《闻雁》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滁州西涧》
《夕次盱眙县》
《秋夜寄邱员外》
《寄李儋元锡》
《长安遇冯著》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淮上喜会梁川故友》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赋得暮雨送李胄》
《寄全椒山中道士》
《东郊》
《送杨氏女》
《送唐明府赴溧水》
《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
《春游南亭》
《调笑令·胡马》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寒食寄京师诸弟》
《观田家》
《新秋夜寄诸弟》
《夏花明》
《春思》
《咏露珠》
《休假日访王侍御不遇》
《登楼寄王卿》
《同褒子秋斋独宿》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送五经赵随登科授广德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