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词 > 诗词鉴赏 > 春日游罗敷潭

春日游罗敷潭

朝代: | 作者:李白
行歌入谷口,路尽无人跻。攀崖度绝壑(hè),弄水寻回溪。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淹留未尽兴,日落群峰西。
简介
《春日游罗敷潭》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叙写游罗敷潭的经历,描绘了罗敷潭赏心悦目的美景。全诗写得朴实自然,不露雕痕,却在朴实中隐含了人生的哲理:经过艰苦的努力,得到的东西才会去珍惜。
译文
唱着歌从罗敷潭山下的谷口进入,走着走着,发现前面已经没有路了,也没看到有人攀登过的痕迹。攀崖度过绝壑,顺水游玩寻到回溪。云就从眼前的石头上飘起,我被这满山的鲜花迷倒。一直在这里留连忘返,直到太阳西下,群山隐隐。
注解
罗敷潭位于河北省邯郸县西北。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如果用来形容罗敷潭也恰如其分。因为此处曾出现过一位貌美如仙的罗敷,更有诗仙李白到此一游,所以罗敷潭自古以来都是一处游览胜地。因为李白曾到罗敷潭游览,并留下了优美的诗篇,所以后人在潭北坡上建了一座四角亭,取名李白亭,亭内有石桌、石椅。石椅上塑有李白的塑像,表明诗人正在挥笔作诗。首联:“行歌入谷口,路尽无人跻。”“行歌”的意思是边走边唱歌。历代的诗文中“行歌”这个词很常见,先秦的典籍中就有过这个词。在中国古代,不论是文人还是普通百姓,男女老少都喜欢行歌。比如: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童孺纵(任情)行歌,斑白欢游诣”;清孙枝蔚《贫士诗》:“(贫穷的读书人)行歌每负薪,听者勿沾巾。”“跻(音机)”的意思是“登、升或登攀”;这一联的大意是:唱着歌从罗敷潭山下的谷口进入,走着走着,发现前面已经没有路了,也没看到有人攀登过的痕迹。颔联:“攀崖度绝壑,弄水寻回溪。”“绝壑”是深谷的意思;“弄水”在此诗中的意思是“涉水”。这两个词都是唐朝才开始出现的,在唐诗宋词中很常见,唐朝以前的典籍或诗歌中尚未发现有人用过。“回溪”亦作“回溪”,意思是曲折的溪流。这种用法出自西汉。枚乘《七发》:“向虚壑(空谷)兮背槁槐,依绝区兮临回溪。”因此,“寻回溪”的意思是沿着曲折的溪流往山上攀登。颔联的大意是:攀援悬崖度过深谷,趟过溪水,沿着曲折的溪流往山上行去。颈联:“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诗人经过艰难攀行,终于来到了另外一个境界,或说看到了另外一番美景。登过山的读者也许有这种体验,也就是一边往山上行,一边会看到白云从山顶的大石上升起。这是诗人往山上爬行的缘故,并不是白云的飘移有这么快。这里可能有很多读者会想起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这时候的李白也接近是“行到水穷处”了。在一般情况下,有溪流或瀑布的山,在接近山顶的地方,会有一个积水的水潭,水潭有大有小,它不断的吸收雨水、露水或地下泉水,就不断的有水溢出,向山下流去,形成溪流或瀑布。再往上走就到达山顶了,这时也没有水了;所以,“水穷处”其实就是山顶。这说明此时李白已经来到罗敷潭了。由于所到的地方不同,所以王维是坐在山顶上看云起云落,而李白则是在罗敷潭的周围观赏风景。“客”是诗人的自称,“迷”的意思是陶醉,“客到花间迷”其实是说,在罗敷潭的附近有一丛丛的花树,鲜艳夺目,诗人走到花丛中的时候,被花儿陶醉了。尾联:“淹留未尽兴,日落群峰西。”“淹留”的意思是“羁留、逗留”,出自《楚辞·离骚》:“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这句诗与上一句承接自然,尾联的大意是:(诗人)因为被周围的景色迷住了,直到太阳快下山了还不舍得离去。这首诗写得朴实自然,一点也看不出有任何雕琢的痕迹;可是,在朴实中却隐含了人生的哲理。诗人的目标是罗敷潭,然而要到达这个目标,却发现前面本没有路,必须经过一番艰苦的攀登才行。经过了一番艰难及危险的跋涉,诗人终于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看到了罗敷潭赏心悦目的美景,并因此而流连忘返。人生也是这样:经过艰苦的努力,得到的东西,人才会去珍惜。再说这首诗的艺术技巧。同样的题目,如果是一般的人来写,会发觉一首五言律诗共四十个字,要先描写一路上艰苦的跋涉,还要写出到达罗敷潭的心情及周围的景色,还要有内涵,有给人启发的哲理,太难了;可是,诗仙却做到了。“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不仅让读者明白诗人已经到达了什么地方,而且还从两个方面来描写罗敷潭周围的景色。那么,罗敷潭及其周围还有那么多的美景又怎么写呢?诗人在尾联用“淹留未尽兴,日落群峰西”来概括,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是说:罗敷潭周围的景色秀丽迷人,让人流连忘返。这样写胜过直接的描写,而且更容易令人对罗敷潭生出憧憬之心。这首诗还有一个最独特的地方是它的音律,在《全唐诗》中仅此一首: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研究唐诗音律的学者一看就知道,这首诗每一句都包含了三仄调或三平调(或称三仄尾及三平尾)。颔联及颈联是对仗的,不仅词性相对,而且平仄也是相对的,这就是一首五言律诗。现在学者对在近体诗写作中用三平调或三仄调的问题普遍持否定态度,因为从宋朝(苏轼、陆游等还用过)以后,就很少看到古人写近体诗用三平调或三仄调了。具体是什么原因,没有人讲清楚过。据《全唐诗》记录,唐朝的诗人,白居易及以前的诗人在写近体诗中常见含有三调的句子,杜甫的绝句及律诗中也有,只是没有像李白这样句句都用。而从杜牧及李商隐开始,写近体诗就比较少见用三平调或三仄调的句子了。诗仙李白的这首诗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他是有意这样写的,还是无心的呢?用这种音律来写诗,有什么妙处呢?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唐诗还有很多奥妙之处是现在的人无法明白的。
热门诗人
释怀深 [宋]
郭印 [宋]
李白 [唐]
周巽 [元]
曹勋 [宋]
张祜 [唐]
项安世 [宋]
方岳 [宋]
周行己 [宋]
李商隐 [唐]
张昱 [元]
姚合 [唐]
方回 [元]
白居易 [唐]
杜甫 [唐]
赵师侠 [宋]
成鹫 [清]
范成大 [宋]
陈造 [宋]
黄庭坚 [宋]
李白的其他作品
《赠崔司户文昆季》
《送张舍人之江东》
《僧伽歌》
《短歌行》
《古风其四十一·朝弄紫泥海》
《秋山寄卫尉张卿及王征君》
《春归终南山松龛旧隐》
《咏方广诗》
《江南春怀》
《题东溪公幽居》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剑阁赋》
《赠崔郎中宗之》
《将进酒》
《蜀道难》
《行路难三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静夜思》
《望庐山瀑布》
《关山月》
《赠汪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峨眉山月歌》
《月下独酌》
《春夜洛城闻笛》
《登金陵凤凰台》
《独坐敬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