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词 > 诗词鉴赏 > 二十二年元旦

二十二年元旦

朝代:近现代 | 作者:鲁迅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春灭下民。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简介
《二十二年元旦》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3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写人民生活的苦难,表现了作者对国家、民族深切的爱;对不顾民族危亡那些统治者表示了强烈的愤慨,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大众深切的同情。
译文
云雾弥膜笼罩住高山峻岭,将军们躲进岩洞发号施令;国民党战机轰炸把村落移位平地,遭受杀戮的全是无辜百姓。上海的租界依然歌舞升平,没有轰炸用不着胆战心惊;吃炮了牛排色翅红茶绿酒,打牌声里混过了又一新春。
注解
二十二年:指民国二十二年,即1933年。《鲁迅日记》1933年1月26日:“又戏为邬其山生书一笺(云封胜境护将军)……已而毁之,别录以寄静农。邬其山,即内山完造;静农,即台静农。云封:云雾弥漫、笼罩的意思。高岫(xiù):山峰、山峦。暗指江西庐山。护:保护。将军:指国民党蒋介石。1932年5月,蒋介石在庐山设立“剿共”总部,亲任总司令,召开反共会议,动员五十万军队,进行第四次反革命“围剿”。霆击:雷霆轰击。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星流霆击”。此处指蒋介石派飞机对革命根据地施行轰炸。寒村:贫穷的农村。下民:小民,老百姓。租界: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租借”给他们统治管辖的地区。这里指上海的各国租界。
鉴赏
创作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二省。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代表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上海停战协定。面对国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和不抵抗,国民政府官员的争权夺势、腐败和对民众的压制,以及上海十里洋场、租界内人们的醉生梦死,鲁迅有感而发,写下了此诗。整体赏析这首诗,开头一联是对偶,“护将军”和“灭下民”相对,正说明“灭下民”的罪魁祸首是那个“将军”,是那个在云封高岫上的“将军”,矛头指向国民党首脑蒋介石,是极为有力的。“高岫”原作“胜境”,“胜境”只指名胜风景,显不出是庐山,改作“高岫”,就把庐山突出出来了。“霆落”改成“霆击”,用“落”是从上而下,用“击”是有意的轰击,又突出“灭下民”的罪恶。“戮下民”是屠戮下民,改为“灭下民”,是歼灭百姓,有全部消灭的意思,更其显出他们的罪恶用心。“到底”原作“依旧”,依旧是照旧,不如到底的更为有力。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鲁迅推敲修改的功夫,使得用词更为精确有力,更为生动。“到底不如租界好”是有力的讽刺。在国民政府实施轰炸、屠杀人民的时候,托庇于洋人势力的租界上的高等华人,还在醉生梦死,寻欢作乐,所以也对他们进行讽刺。诗人以强烈的讽刺,揭露了国民政府在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国难当头之际,却抱着“不抵抗主义”,挟带金银财宝躲进租界,依然“方城为戏”,“麻雀取乐”,为非作歹。“住在租界里的人是有福的”(《天上地下》),鲁迅运用反语,指出了国民政府奴颜婢膝,甘当亡国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精神状态。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叙事,准确有力,饱含愤怒,后两句,寓揭露于讽刺,以讽刺代怒斥,改“依旧为“到底”,更深刻地揭露了国民政府的本质。
热门诗人
郭印 [宋]
周行己 [宋]
李商隐 [唐]
姚合 [唐]
方回 [元]
陈造 [宋]
周巽 [元]
李白 [唐]
成鹫 [清]
曹勋 [宋]
张昱 [元]
范成大 [宋]
杜甫 [唐]
释怀深 [宋]
张祜 [唐]
项安世 [宋]
赵师侠 [宋]
方岳 [宋]
白居易 [唐]
黄庭坚 [宋]
鲁迅的其他作品
《哀范君三章》
《无题·一支清采妥湘灵》
《赠人二首》
《辛亥残秋偶作》
《自嘲》
《自题小像》
《无题·烟水寻常事》
《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
《偶成》
《悼丁君》
《替豆萁伸冤》
《题三义塔》
《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
《秋夜有感》
《所闻》
《赠邬其山》
《莲蓬人》
《二十二年元旦》
《悼杨铨》
《无题·大野多钩棘》
《答客诮》
《报载患脑炎戏作》
《无题二首》
《题《彷徨》》
《庚子送灶即事》
《送增田涉君归国》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
《赠画师》
《无题·禹域多飞将》
《惯于长夜过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