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词 > 诗词鉴赏 > 赠画师

赠画师

朝代:近现代 | 作者:鲁迅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简介
《赠画师》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3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前两句,作者用象征的手法描写了由来自当时民国首都南京的各项政策所造成的国危时乱、民生凋敝的时局。后两句是希望画家有新的艺术创见,以用来描画明媚秀丽的中国山水,使能得见光明灿烂的前途的中国。诗虽是寄寓画师,但含意深远,寄托无穷,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信心。
译文
从南京城刮出的阴风使千林万树暗淡无光,沉沉雾气遮天蔽日使百花枯萎凋零。希望画家构想出新的意境,只管用鲜丽的颜彩描绘春光明媚的山色。
注解
画师:指日本画师望月玉成。白下:白下城,故址在今南京金川门外。唐武德九年(626年)移金陵县治于此,改名白下县,故旧时以白下为南京的别称。百卉(huì):百种花草。殚(dān):尽,指枯萎。意匠:陆机《文赋》:“意习契而为匠。”指艺术创造上的构思。研:磨,旧时写字作画,须将墨磨于砚中。朱墨:朱为红色,墨为黑色,均为写字作画的颜色。春山:朝气蓬勃的山。
鉴赏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33年1月26日,是书赠日本画家望月玉成的。这位画家为搜寻作画题材,远道而来。鲁迅当时一方面目睹日军不断的侵略,而国民政府不断的军事、文化“围剿”,中国满目疮痍,焦土千里的景象,使他感到悲愤;另一方面又对中国抗战胜利充满信心;有感于此创作了此诗。整体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勾勒了一幅阴暗凄惨的画面:白下刮出的恶风卷来泼墨乌云,盖没了所有的生机勃勃的树林,惨淡愁雾遮天蔽日,各种花草尽被摧残。这里通过具体形象,艺术地概括了旧中国山河破碎、民生悲惨、文坛凄凉,革命者被害的社会面貌。诗句写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风生白下”,即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一、二句正是对国民政府推行反共政策,实行镇压革命、扼杀文学运动的抨击。鲁迅用“白下”一词寓意深刻,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既指明了地点,又暗示了国民政府政权的统治;同时由于它名字的古老和地理位置的特点,又影射了“风”的阴森和肃杀。后两句峰回意转,热情地希望和请求画师匠心独运,用新颖的构思、鲜艳的色采去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天山林。诗句强调“只研朱墨”一种颜料来绘画,就是要求画家画出一片红的“春山”。诗中“愿乞”两字,更突出体现了诗人要求表现共产党根据地的迫切心情;诗中强调描绘根据地要有“新意匠”,又表现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的景仰和热情歌颂。全诗紧扣一个”画”字,以强烈的对比手法,描绘出黑暗现实与革命理想的两幅画面。从而,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愤懑感情与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一、二两句,内容上是并列关系,句式上是对偶句。作者以黑暗的“千林”与凋残的“百卉”,逼真地描绘出旧中国的黑暗面。一个“生”字,点风的来源,一个“塞”字,状雾的广布,一个“暗”字,一个“殚”字,状写了阴森恐怖的程度。三、四两句,内容上是起承关系,句式上是非对偶的散句。作者在上两句现实描写的基础上,将笔锋陡转,别开生面,以“新意”引出“春山”,形象地展现出革命理想的崭新画面。一个“新”字,寓意深刻,感情诚挚,一个“只”字,十分肯定,力重千钧。这里,体现了作者“乞”的虔诚,“新”的瞻望,“只”的肯定,“作”的热情。此诗炼字、炼句卓有功力,首二句“千林暗”、“百卉殚”,画面鲜明,“风”与“雾”,比喻形象;“生”与“塞”,抓住关键,深中肯綮。后二句“愿乞”与“只研”,虽为规谏之语,纡徐婉转,但表现了作者热切的心情与诚挚的愿望。
热门诗人
郭印 [宋]
黄庭坚 [宋]
释怀深 [宋]
张祜 [唐]
周行己 [宋]
李商隐 [唐]
成鹫 [清]
曹勋 [宋]
方岳 [宋]
范成大 [宋]
杜甫 [唐]
周巽 [元]
李白 [唐]
项安世 [宋]
赵师侠 [宋]
姚合 [唐]
张昱 [元]
方回 [元]
白居易 [唐]
陈造 [宋]
鲁迅的其他作品
《哀范君三章》
《无题·一支清采妥湘灵》
《赠人二首》
《辛亥残秋偶作》
《自嘲》
《自题小像》
《无题·烟水寻常事》
《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
《偶成》
《悼丁君》
《替豆萁伸冤》
《题三义塔》
《无题·洞庭木落楚天高》
《秋夜有感》
《所闻》
《赠邬其山》
《莲蓬人》
《二十二年元旦》
《悼杨铨》
《无题·大野多钩棘》
《答客诮》
《报载患脑炎戏作》
《无题二首》
《题《彷徨》》
《庚子送灶即事》
《送增田涉君归国》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
《赠画师》
《无题·禹域多飞将》
《惯于长夜过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