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诗词 > 诗词鉴赏 > 踏莎行·小径红稀

踏莎行·小径红稀

朝代: | 作者: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蒙通:濛)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简介
《踏莎行·小径红稀》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此词写暮春闲愁,上阕写郊外暮春景色,蕴含淡淡的闲愁,将大自然春之气息表现的淋漓尽致,下阕写身边的春景,进一步对愁怨作铺垫,表达了词人面对时光匆匆逝去的无奈和哀伤。全词以写景为主,以意象的清晰、主旨的朦胧而显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
译文
小路边的红花日渐稀少,郊野却被萋萋芳草占遍,绿树成荫高楼台榭若隐若现。春风不懂得去管束杨花柳絮,让它们迷迷蒙蒙乱扑人面。翠绿的树叶里藏着黄莺,红色窗帘把燕子隔在外面,静静的炉香像游丝般袅袅升腾。醉酒后一场愁梦醒来时,夕阳正斜照着深深的庭院。
注解
⑴踏莎(suō)行:词牌名,又名“喜朝天”“柳长春”“踏雪行”“平阳兴”“踏云行”“潇潇雨”等。双调小令,《张子野词》入“中吕宫”。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仄韵。四言双起,例用对偶。⑵红稀:花儿稀少、凋谢。意思是到了晚春时节。红:指花。⑶高台:高高的楼台,这里指高楼。阴阴见:暗暗显露。阴阴:隐隐约约。⑷不解:不懂得。⑸蒙蒙:形容细雨。这里形容杨花飞散的样子。⑹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⑺游丝转:烟雾旋转上升,像游动的青丝一般。
鉴赏
此词描绘暮春景色,上片写郊外景,下片写院内景,最后以“斜阳却照深深院”作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起首三句描绘一幅具有典型特征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花儿已经稀疏,只间或看到星星点点的几瓣残红;放眼一望只见绿色已经漫山遍野;高台附近,树木繁茂成荫,一片幽深。“红稀”“绿遍”“树色阴阴”,标志着春天已经消逝,暮春气息很浓。三句所写虽系眼前静景,但“稀”“遍”“见”这几个词却显示了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动态。从“小径”“芳郊”“高台”的顺序看,也有移步换形之感。“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所写的杨花扑面,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词人描绘这一景象时,却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成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以致让它漫天飞舞,乱扑行人之面。这一方面暗示已经无计留春,只好听任杨花飘舞送春归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和活跃的生命力。这里虽写暮春景色,却无衰颓情调,富有生趣。“蒙蒙”“乱扑”,极富动态感。“行人”二字,点醒以上所写,都是词人郊行所见。过片“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转接自然。上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应;下句说燕子为朱帘所隔,不得进入室内,引出下面对室内景象的描写。着“藏”“隔”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初夏嘉树繁阴之景与永昼闲静之状。“炉香静逐游丝转”写如此闲静的室内,香炉里的香烟,袅袅上升,和飘荡的游丝纠结、缭绕,逐渐融合一起,分不清孰为香烟,孰为游丝了。“逐”“转”二字,表面上是写动态,实际上却反托出整个室内的寂静。“逐”上着一“静”字,境界顿出。结拍“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跳开一笔,写到日暮酒醒梦觉之时,原来词人午间小饮,酒困入睡,等到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西斜的夕阳正照着这深深的朱门院落。这里点明“愁梦”,说明梦境与春愁有关。梦醒后斜阳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长难以消遣之意。贺铸《薄幸》词“人间昼永无聊赖。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也正是此意。
热门诗人
姚合 [唐]
杜甫 [唐]
张昱 [元]
黄庭坚 [宋]
郭印 [宋]
释怀深 [宋]
张祜 [唐]
周巽 [元]
李白 [唐]
周行己 [宋]
李商隐 [唐]
项安世 [宋]
赵师侠 [宋]
成鹫 [清]
曹勋 [宋]
方岳 [宋]
方回 [元]
范成大 [宋]
白居易 [唐]
陈造 [宋]
晏殊的其他作品
《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清平乐·红笺小字》
《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
《清平乐·金风细细》
《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
《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
《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送凌侍郎还宣州》
《蝶恋花·帘幕风轻双语燕》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踏莎行·碧海无波》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踏莎行·祖席离歌》
《喜迁莺·花不尽》
《踏莎行·小径红稀》
《浣溪沙·杨柳阴中驻彩旌》
《少年游·重阳过後》
《山亭柳·家住西秦》
《诉衷情·青梅煮酒斗时新》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踏莎行·细草愁烟》
《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
《中秋月》
《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诉衷情·东风杨柳欲青青》